好像是余秋雨的什么言论,说别小看古代的文人,古代的文人不简单,你看杭州城,不是古代的文人,如白居易、苏东坡之流,现在能有这么美丽?
然而,过去所谓的文人,读书人,其实一旦登科后,就不该叫做文人了,应该叫官吧,或者叫政客,政治家什么。他们也许也偶尔写写文章什么的,但其实都是业余爱好,跟现在的官员们闲下来写写博客,包包小三没多大的区别。
古代文人或官人,做了许多空前绝后的大事、奇事、好事,我想主要并不是因为他是个文人,而应该是因为他是个精英人物。如果对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个非常大概的了解,就知道这些人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突出重围,真是不容易啊。现在的后生考个清华北大什么的,感觉真是祖上烧了八辈子高香,可跟那些进士出身的古人朋友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以前听说有什么人到中国棋队给棋手们测智商,发现这些棋手们一个个都是智力超群,非常人所及。由此,我就想,这些人,下棋是可以,如果不下棋,在社会上干什么大概都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吧。
想想古代这些一路过关斩将,拍马舞刀冲杀出来的文人们,显然也是些智力超群的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决不仅仅是读书行,他们在社会上干什么都差不到哪里去。把他们集合起来研究原子弹、火星登陆计划什么的,一样能搞得出来。不信看看王阳明、曾国藩这些人的事迹就明白了。
有些朋友总喜欢攻击古代的科举考试,说什么扼杀这扼杀那的。其实,管他考什么呢,只要是一种公平的考试,就一定会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毕竟科举考试的目的并不是普及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要找出精英,找到人尖中的人尖。现在想来,它的目的真达到了。
记得上学时写作文,一些同学喜欢在举了个什么关于古人的事迹后来句议论:古人尚且知道什么什么,何况是我们呢?有一次被语文老师痛骂:什么“尚且”不“尚且”的,你哪点比古人厉害啊。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