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09
02

职场沟通中的讨论、辩论、抬杠

同事小王与同事小李为一个问题争吵不休,小李写了一段很复杂的程序代码,因为工作关系他给小王讲解他的程序设计思路,小王看他的程序没有一行注释便建议他最好写点注释。

小李说:"没必要,看看程序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小王说:"我怕两个月后你自己都会忘了是怎么回事!"

小李说:"写注释一样会忘!"


笨嘴拙舌的小王一时语塞。后来小李离开了,小王坐在办公桌前发了半天愣,忽然说到:"忘了后读注释可以更容易想起来啊!他这说法也忒离奇了吧?简直一点道理也没有啊!"他瞟了其他人一眼后继续说到,"你们真的不觉得他这是强词夺理?"冷场一分钟后,终于有人应到:"你真的没看出来?他只是在跟你辩论而矣。"


工作沟通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小王觉得小李提出的某方案有问题,不失时机或不适时机地提出来,事情的发展一般会有这三种可能:


讨论。小李与小王心平气和地分析该方案的优缺点,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事,最后得到正确结论。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沟通效果了,如果你能把你与人的每一次沟通都引入此路,那就恭喜你了,沟通大圣。


辩论。小李自尊心很强,或一向以权威人士自居,当小王说他的方案有某某方面的缺陷时,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方案辩护,如果口才好可以口若悬河地演讲半天,如滔滔江水,别人几乎没有插话的余地。而小王自然而然地充当了反方,想方设法找出该方案的缺点,进行不遗余力的攻击。

这种情况让人想到了大专辩论会或法庭辩论,虽然沟通效果不如第一种理想,但也算有些价值,理越辩越明嘛,但如果没有第三方仲裁最后怕也难以得到什么有效结论。看了大专辩论会的都知道,只要你想反对或拥护一个观点总能找到理由的,输的未必是错误的一方,是口才弱的一方。


抬杠。小王一向视小李为自己的对手,是专门给自己找茬的人。因此,只要是小李说的话,他就毫不犹豫地反对,甚至懒得找个像样的理由。咱们模拟一下场景:

小王:"你那个方案成本太高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去除某某功能?"

小李:"客户钱多不在乎!"

小王:"你画的那个图对客户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某些方面再具体点?"

小李:"怎么没帮助,他们可以收藏起来,等我成名后就值钱了!"

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这场讨论除了浪费时间还能有别的作用吗?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会有人这么赤裸裸地抬杠的,但因为对某人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而对他的一切观点都持反对意见的例子倒也不少。甚至还有些人抬杠成癖,只要是别人说的他就反对,以示自己的见解高人一筹,先反对,然后再找理由。

记得以前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展开中原大战时,有人问某军阀他是拥蒋还是倒蒋,由于他跟另外一个军阀(假设叫J)一向不对付,便说J拥蒋他就倒蒋,J倒蒋他就拥蒋。真是抬杠抬得可爱。


因此,在工作中就什么问题展开讨论时,在讨论过程中如果有觉得有不对劲儿的地方,还是好好想想对方或自己是不是正把这场讨论引入歧路,如果是,闭嘴吧。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